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有哪些

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外固定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髓内钉固定术。
内固定术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髋部骨折,通过钢板、螺钉等器械将骨折端固定。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需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器械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常见有动力髋螺钉、角钢板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多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手术将损坏的髋关节替换为人工假体,术后可早期负重活动。假体选择包括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需根据患者骨质情况决定。术后需预防假体脱位、感染等并发症。
外固定术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情况,通过体外支架固定骨折端。手术创伤小,可随时调整固定角度,便于伤口处理。外固定架需定期消毒维护,防止针道感染。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可考虑改为内固定。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通过牵引等手法复位骨折,再经皮植入内固定物。手术不切开骨折端,减少软组织损伤。适用于部分转子间骨折,常用固定物包括伽马钉、股骨近端髓内钉等。术后需影像学确认复位效果。
髓内钉固定术将金属钉植入骨髓腔,通过交锁螺钉固定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好,适合转子下骨折等不稳定型骨折。术中需精确测量髓腔直径选择合适髓内钉。术后早期可部分负重,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
髋部骨折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后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负重练习。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避免过早完全负重。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卧床并发症,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康复治疗师指导进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