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有蛋白尿怎么回事

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可能由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球内高压、炎症因子激活、代谢产物堆积、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血压、减少蛋白摄入、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调节血脂、定期监测肾功能等方式干预。
持续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扩张,使滤过膜孔径增大,原本无法通过的蛋白质漏入尿液。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优先选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类降糖药。
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会造成毛细血管壁机械损伤,伴随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和微量白蛋白尿。早期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降低肾小球囊内压。
糖基化终末产物激活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介质,破坏足细胞结构完整性。表现为尿转铁蛋白排泄增加,可考虑使用黄葵胶囊等具有抗炎作用的中成药辅助治疗。
脂质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同时高尿酸血症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加重蛋白尿。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合并痛风时需配合苯溴马隆降尿酸。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这类患者更易出现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进展。建议直系亲属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优质蛋白;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改善微循环;严格监测晨起第一次尿液的泡沫情况;合并高血压时需将食盐摄入限制在每日3克以内;每3个月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眼底检查以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