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建议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

建议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的人群主要有长期吸烟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职业粉尘接触者、术前评估需求者以及不明原因呼吸困难者。
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和肺泡,导致小气道功能下降。吸烟史超过10年或每日吸烟量大于20支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早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检查结果异常者需结合胸部CT进一步评估肺气肿程度。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需定期监测肺功能变化。这类疾病可能伴随气道高反应性和呼气气流受限,通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可评估病情控制情况。检查频率建议每3-6个月一次,急性加重后需复查。
长期接触矽尘、煤尘、棉尘等职业暴露人群易发生尘肺病。肺通气功能检查能早期发现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总量和弥散功能下降。此类人群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同时需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
拟行胸部或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尤其合并慢性心肺疾病者,需通过肺通气功能预测术后并发症风险。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小于预计值70%时,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检查结果将影响麻醉方式选择和围术期管理方案。
排除心脏疾病后仍存在活动后气促的患者,需通过肺通气功能鉴别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典型表现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哮喘,弥散功能下降提示间质性肺病。此类检查需结合血气分析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综合判断。
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前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吸烟,检查当天不宜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日常应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等增强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坚果等抗氧化物质,职业暴露人群需严格做好防护措施。检查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到呼吸专科就诊,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