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容易与胃溃疡混淆

胃癌与胃溃疡确实容易混淆,两者均可表现为上腹痛、饱胀感、食欲下降等症状,但胃癌属于恶性肿瘤,胃溃疡多为良性病变。主要区别在于胃癌可能出现体重快速下降、呕血或黑便持续加重,而胃溃疡疼痛常与进食相关且周期性发作。若症状长期不缓解或伴随贫血、消瘦,需高度警惕胃癌可能。
胃癌与胃溃疡早期症状高度相似,如上腹隐痛、反酸嗳气等。胃溃疡疼痛多表现为餐后1-2小时发作,进食或服用抑酸药可缓解;胃癌疼痛则呈持续性且逐渐加重,抑酸治疗效果有限。部分胃溃疡患者可能出现夜间痛醒,而胃癌患者可能伴随不明原因乏力。
胃溃疡经规范治疗4-8周后症状多明显改善,若反复发作需胃镜复查。胃癌症状呈进行性恶化,短期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频率增加,胃镜检查可见边缘隆起的溃疡性病变,病理活检可确诊。胃溃疡出血量一般较少,胃癌出血量可能较大且难以控制。
胃溃疡在钡餐造影中多表现为光滑龛影,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胃癌钡餐检查可见充盈缺损、黏膜中断或僵硬胃壁,CT可能显示胃壁增厚或淋巴结转移。超声内镜能清晰区分病变浸润深度,胃溃疡多限于黏膜层,胃癌常突破黏膜下层。
胃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相关,病理表现为炎性坏死组织。胃癌则与基因突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有关,病理可见异型细胞浸润。胃溃疡癌变概率不足3%,但长期不愈的胃溃疡需警惕癌变可能。
胃溃疡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三联疗法和保护胃黏膜为主。胃癌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如根治性胃切除术、化疗如替吉奥胶囊或靶向治疗。两者均需定期胃镜随访,胃癌术后还需监测肿瘤标志物。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出现持续上腹不适时及时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日常应避免高盐腌制食品,戒烟限酒,胃溃疡患者需规范用药并完成全程治疗。若出现呕血、体重骤降或腹部包块,须立即就医排查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