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末期症状

胃癌末期症状主要有剧烈疼痛、严重消瘦、呕血黑便、腹部肿块、恶病质等表现。胃癌末期通常指肿瘤广泛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的阶段,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并向腰背部放射,体重短期内急剧下降,消化道出血导致呕血或柏油样便,腹部触诊可触及固定质硬肿块,全身衰竭伴随贫血、水肿等症状。
胃癌末期疼痛多由肿瘤侵犯腹腔神经丛或骨转移引起,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锐痛,常规止痛药效果有限。疼痛常位于上腹部,可能向背部放射,夜间加重影响睡眠。部分患者需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盐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进行控制,同时可配合放射治疗缓解骨转移疼痛。
肿瘤消耗及进食困难导致患者出现恶病质状态,体重下降超过基础体重的10%,伴随肌肉萎缩和皮下脂肪消失。这与肿瘤释放炎症因子、胃梗阻影响营养吸收、化疗副作用等多因素相关。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粉剂、静脉输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等,但改善效果有限。
肿瘤溃烂侵犯血管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呕出鲜红色或咖啡样物质,排出柏油样黑便。严重时导致失血性休克,需紧急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凝血酶冻干粉等止血药物,必要时行胃镜下止血或介入栓塞治疗。长期慢性出血还会引发重度贫血,需输注浓缩红细胞纠正。
晚期胃癌可在剑突下触及不规则坚硬肿块,多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肿块压迫胆管可出现黄疸,压迫肠道引起肠梗阻。影像学检查可见腹腔淋巴结融合成团或肝转移灶。此时手术切除可能性极低,姑息性治疗如胆道支架置入、胃肠吻合术可能缓解症状。
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现为极度乏力、意识模糊、皮肤弹性消失、下肢凹陷性水肿等。实验室检查显示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乳酸酸中毒等。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补充、呋塞米注射液利尿消肿,但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超过3个月。
胃癌末期患者需加强疼痛管理,按阶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药物到强阿片类药物。家属应协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定期翻身预防压疮,保持会阴部干燥。心理支持方面可通过舒缓音乐、亲友陪伴等方式减轻焦虑,必要时寻求专业临终关怀团队介入。出现呕血、意识障碍等急症时需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