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主要癌前病变是什么
肿瘤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关键词: #胃癌
胃癌的主要癌前病变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些病变可能逐步发展为胃癌,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并遵医嘱干预。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的炎症状态,长期存在可能伴随胃酸分泌减少。该病变与自身免疫、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饱胀感。确诊需依赖胃镜及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四联疗法,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克拉霉素片。
胃溃疡指胃黏膜深层缺损,反复发作可能诱发癌变。常见病因包括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典型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胃镜检查可明确溃疡性质,治疗需联合抑酸药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配合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合并感染者需加用抗生素。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较高。直径超过2厘米、表面糜烂的息肉风险更大,通常通过胃镜下切除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预防性用药可选用替普瑞酮胶囊促进黏膜修复,同时建议补充叶酸片降低癌变风险。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被肠型上皮替代的病理改变,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后者与胃癌关系密切。该病变多由慢性胃炎长期刺激导致,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或苍白。干预措施包括使用瑞巴派特片保护胃黏膜,联合维生素E软胶囊抗氧化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明确的胃癌危险因素,可诱发慢性活动性胃炎。感染者可能出现口臭、反酸等症状,碳13呼气试验可确诊。标准治疗方案包含质子泵抑制剂如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两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和甲硝唑片,以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颗粒。

存在上述癌前病变者应每6-12个月复查胃镜,日常避免高盐、腌制及烟熏食品,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状态。出现持续上腹不适、消瘦或黑便时须立即就医,早期发现癌变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微创方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