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艾滋病毒72小时自救方法是什么

接触艾滋病毒72小时内可通过阻断药物、伤口处理、暴露风险评估、实验室检测、心理干预等方式自救。艾滋病毒暴露后处理通常与暴露途径、病毒载量、个体免疫状态等因素相关。
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降低感染风险。常用方案包括替诺福韦联合恩曲他滨,或拉米夫定联合齐多夫定。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连续服用28天,服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黏膜暴露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伤口用碘伏消毒。眼睛暴露需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0分钟。开放性伤口禁止挤压,处理后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需专业医生评估暴露源体液类型、病毒载量及暴露方式。经完整皮肤接触感染风险低于0.1%,黏膜暴露风险约0.1%-1%,针刺伤感染概率约0.3%。深部损伤或大剂量血液暴露需强化阻断方案。
暴露当天需检测HIV抗体作为基线,服药后第4周、12周、24周复查。窗口期可能出现假阴性,期间需避免高危行为。合并乙肝、丙肝感染者需同步检测肝功能。
暴露后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加入互助小组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创伤后应激反应。
暴露后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优质蛋白不少于1.2克/公斤体重,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免疫力下降,戒烟限酒。衣物床单需60℃以上高温清洗,个人用品单独存放。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