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骨关节炎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关节液分析、关节镜检查等方法诊断。
医生通过观察关节外观是否肿胀变形,触诊检查关节压痛点和活动范围,评估关节功能状态。典型体征包括关节摩擦感、骨性膨大、活动受限等。体格检查能初步判断关节病变程度。
X线检查是诊断骨关节炎的主要手段,可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等特征性改变。磁共振成像能更早发现软骨损伤和骨髓水肿,超声检查则适用于评估滑膜增生和关节积液。
血常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血液检测主要用于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骨关节炎患者这些指标通常正常,但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轻度炎症反应。
通过关节穿刺获取滑液进行化验,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常呈淡黄色、黏稠度降低,白细胞计数通常小于2000/μl。该检查有助于鉴别感染性关节炎和晶体性关节炎。
在局部麻醉下将内窥镜插入关节腔直接观察软骨损伤程度,能准确评估病变分期。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通常用于诊断困难或准备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确诊骨关节炎后应避免关节过度负重,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担。日常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增强关节稳定性,疼痛发作时可局部热敷缓解症状。饮食方面建议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避免高嘌呤食物诱发痛风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