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梗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的区别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48次浏览

关键词: #心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心电图特征、病理机制、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四个方面。

1、心电图特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超过1毫米,常伴随病理性Q波形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则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无病理性Q波演变过程。这两种心电图改变反映冠状动脉阻塞程度不同。

2、病理机制: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起,心肌细胞发生透壁性坏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因冠状动脉非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呈非透壁性,可能伴有微循环障碍。病理机制差异直接影响临床预后。

3、危险分层: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于极高危类型,需在90分钟内完成血运重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GRACE评分分为中高危组,通常采取24小时内介入治疗的策略。危险分层工具对两种类型采用不同评估标准。

4、治疗策略: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条件时可静脉溶栓。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抗栓治疗为基础,高危患者接受早期介入治疗。两种类型的抗血小板方案也存在差异。

5、预后特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较高,但血运重建后心功能恢复较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易反复发作,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两种类型需要不同的长期随访管理方案。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5克以下。运动康复应从发病后2周开始,在专业监护下进行有氧训练,初始强度为最大心率的50%-60%。心理干预应贯穿全程,特别关注抑郁焦虑症状。定期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运动负荷试验,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