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如何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药物规范使用、并发症监测、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五个方面。
术后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每日观察有无红肿渗液。胸骨正中切口需使用胸带固定4-6周,避免剧烈咳嗽或上肢用力动作。静脉穿刺部位出现发热疼痛需及时就医,导管相关感染是常见并发症。
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4-6周,常见选用青霉素类、万古霉素等药物。抗凝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合并心力衰竭者需规律服用利尿剂和强心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每日测量体温和心率,新发发热可能提示感染复发。关注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功能不全表现。突发剧烈胸痛或意识改变需警惕赘生物脱落导致栓塞,应立即就诊。
术后早期选择高蛋白低盐饮食,适量补充瘦肉、鱼肉等优质蛋白。贫血患者可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2000毫升,重度心衰患者需严格限盐限水。
术后2周内以床边活动为主,6周内避免提重物及扩胸运动。心肺功能稳定后可进行步行训练,从每日10分钟逐步增加至30分钟。康复期间保持情绪稳定,家属应协助记录每日出入量和症状变化。
术后三个月内需维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当食用燕麦、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代谢。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1小时。恢复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定期复查血常规、超声心动图等项目,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增加、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征兆时需立即复诊。康复过程中可进行深呼吸训练和下肢按摩,预防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