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小儿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引流、局部清洁护理、镇痛退热处理、预防复发等方式治疗。小儿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上呼吸道感染、二手烟暴露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用药期间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若出现药物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当中耳积液压力过大或持续不消退时,需进行鼓膜穿刺术排出脓液。该操作可迅速缓解耳痛、降低鼓膜穿孔风险。术后需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穿刺后通常配合抗生素滴耳液使用。
耳道渗出脓液时需用无菌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道,禁止使用尖锐物品掏耳。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但避免液体倒灌入中耳。保持患儿睡姿偏向患侧,利于分泌物引流。耳部敷料需及时更换。
急性期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耳痛和发热症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冷敷耳周能减轻肿胀疼痛。哺乳期婴儿可通过频繁喂哺缓解咽鼓管压力,幼儿可咀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引流。
及时治疗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上呼吸道疾病,避免奶瓶仰喂。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远离二手烟环境,哺乳期母亲需戒烟。增强体质锻炼,保证维生素A、D等营养素摄入。
日常需注意观察患儿听力变化,避免用力擤鼻或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饮食宜清淡,多饮水稀释分泌物,适当增加胡萝卜、深海鱼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开窗通风。急性期需暂停游泳课程,恢复后可佩戴专业耳塞防护。若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或伴随听力下降,需考虑鼓膜置管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