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久治不愈会导致哪些疾病出现

乙肝久治不愈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肝衰竭、肝肾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引发肝脏慢性炎症,长期进展可导致不可逆的肝损伤。
乙肝病毒长期活跃复制会刺激肝细胞反复坏死与再生,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肝脏结构逐渐被假小叶取代,形成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早期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延缓进展,晚期需考虑肝移植。
慢性乙肝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病毒DNA整合入肝细胞基因组可诱发基因突变,同时持续炎症微环境促进异常增生。肝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消瘦、黄疸。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靶向药物等。
长期肝细胞大量坏死超过再生能力时,肝脏合成、解毒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引发急性或慢性肝衰竭。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黄疸进行性加重。需通过人工肝支持系统维持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紧急肝移植。
严重肝病导致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引发功能性肾衰竭。典型表现为少尿、血肌酐升高但对利尿剂无反应。治疗需改善肝脏功能,必要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肝硬化导致肝内血管阻力增加,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肿大等。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可预防出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能有效降低门脉压力。
乙肝患者应严格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每日保证适量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选择低脂饮食减轻肝脏负担。规律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每3-6个月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肝脏影像学,出现乏力加重、腹胀、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对延缓疾病进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