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属于哪类类疾病

关键词: #疾病
关键词: #疾病
基孔肯雅热属于虫媒传染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关节疼痛、皮疹等。该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及美洲部分地区均有病例报告。病毒通过受感染蚊虫叮咬进入人体后,潜伏期通常为2-12天。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持续数天的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伴有剧烈头痛、肌肉酸痛和明显关节痛,关节症状多累及手腕、手指、膝盖和脚踝等小关节。约半数患者会出现斑丘疹,常见于躯干和四肢。多数患者症状可在1-2周内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在流行地区应使用蚊帐、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退热、补液和止痛等措施。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于退热镇痛,布洛芬缓释胶囊有助于缓解关节炎症,盐酸曲马多片可改善严重疼痛症状。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特别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在疾病流行季节,应注意清除居住环境周围的积水容器,减少蚊虫孳生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