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人有什么症状 分别介绍急性和慢性丙肝的症状

消化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22次浏览

关键词: #肝病 #症状

丙型肝炎患者症状表现因病程阶段不同存在差异,急性期常见乏力、食欲减退、黄疸,慢性期多呈现隐匿性进展伴肝区隐痛、蜘蛛痣等体征。

1、急性期乏力:

急性丙型肝炎早期约70%患者出现持续疲倦感,与病毒血症引发的炎症反应相关。这种乏力程度常超过普通疲劳,休息后难以缓解,可能伴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部分患者会同时出现低热症状,体温多维持在37.5-38.5℃之间。

2、急性消化道症状:

病程进展期可见明显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异常,约50%患者出现右上腹轻度压痛。由于肝细胞损伤影响胆汁代谢,30%病例会出现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黄疸表现,通常持续2-8周。

3、慢性隐匿症状:

慢性化患者早期常无明显不适,部分表现为间歇性肝区钝痛或腹胀肝功能代偿期可能仅检出抗HCV抗体阳性,随着纤维化进展,40%患者会出现维生素代谢障碍导致的皮肤干燥、夜盲等非特异性症状。

4、慢性皮肤体征:

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中,25%可观察到特征性蜘蛛痣,多见于前胸和上肢。同时可能伴随肝掌现象——手掌大小鱼际肌部位出现持续性红斑。这些表现与肝脏雌激素灭活功能下降直接相关。

5、终末期表现:

进展至肝硬化阶段可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等门脉高压体征,部分患者有牙龈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约15%慢性感染者会发展成肝细胞癌,表现为体重骤降、顽固性腹痛等恶性肿瘤症状。

丙肝患者日常需保持优质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肝脏负担。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酒并慎用对肝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每3-6个月应定期检测肝功能、HCV-RNA及肝脏超声,慢性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出现腹胀、皮下出血等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评估病情进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