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点就懂
21次浏览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

心力衰竭可通过中药方剂、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气功调理、饮食调养等中医方法治疗。心力衰竭通常由心气不足、痰浊阻肺、血瘀阻滞、阳虚水泛、阴血亏虚等原因引起。

1、中药方剂:

针对心气不足可使用生脉散,含人参、麦冬、五味子等成分,具有益气复脉功效。痰浊阻肺证适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含瓜蒌、薤白、半夏等药物,能宣痹通阳。血瘀证常用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药材,需注意孕妇禁用。

2、针灸疗法:

选取内关、膻中、心俞等穴位进行针刺,采用补法刺激可改善心肌供血。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能温阳利水,每次灸治15-20分钟。耳针取心、交感、神门等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3、推拿按摩:

沿心包经进行推拿可改善血液循环,重点按摩内关、劳宫等穴位。背部膀胱经推拿能调节脏腑功能,手法宜轻柔缓慢。足底反射区按摩重点刺激心脏反射区,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4、气功调理:

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可改善心肺功能,练习时配合深长呼吸。六字诀"呵"字诀对应心脏,晨起练习6-8次。太极拳云手动作能促进气血运行,建议每日练习30分钟。

5、饮食调养:

宜食用莲子、龙眼肉、红枣等补益心气的食材。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可饮用丹参山楂茶,取丹参10克、山楂15克煎水代茶。忌食辛辣刺激及高脂肪食物,少食多餐减轻心脏负担。

心力衰竭患者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剧烈运动,睡眠时采取高枕卧位。建议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每日尿量。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中医治疗需长期坚持,建议每2周复诊调整方案,配合现代医学治疗可获得更好效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