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时呼吸功的测定有什么

呼吸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29次浏览

关键词: #呼吸

机械通气时呼吸功测定主要包括气道阻力测定、肺顺应性测定、呼吸肌做功评估、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监测和呼吸机波形分析五种方法。

1、气道阻力测定:

通过测量气道压力与气流速率的比值评估气道阻塞程度。常用方法包括吸气末阻断法和强迫振荡技术,可识别支气管痉挛、分泌物潴留等病理状态。数值异常升高提示需要调整通气参数或进行支气管扩张治疗。

2、肺顺应性测定:

采用静态顺应性计算公式(潮气量/平台压)反映肺组织弹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常出现动态顺应性下降,需结合呼气末正压调节改善氧合。监测数据有助于判断肺复张效果和指导个体化通气策略。

3、呼吸肌做功评估:

通过食管气囊导管测量跨膈压和压力时间乘积,量化呼吸肌负荷。撤机过程中出现膈肌疲劳指数升高时,应考虑延长呼吸肌锻炼或调整支持模式。该方法对预测脱机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4、内源性PEEP监测:

采用呼气末暂停法检测气体陷闭产生的自生呼气末正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内源性PEEP增高,会导致触发困难和人机对抗。监测结果可指导外源性PEEP设置和呼吸周期调整。

5、波形分析技术:

实时观察压力-容积环和流速-容积环的形态特征。出现锯齿状波形提示存在气道分泌物,而环面积增大反映呼吸功增加。该技术能直观显示患者-呼吸机同步性,为参数优化提供可视化依据。

实施呼吸功测定时需配合血气分析监测,根据结果调整潮气量、吸呼比等参数。建议每4小时评估一次呼吸力学指标,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缩短监测间隔。同时注意保持气道湿化,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测定误差。营养支持方面需保证每日每千克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维持呼吸肌功能。物理治疗师可指导进行床上肢体活动预防废用性肌萎缩,但需避免在测量期间进行干扰性操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