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皮肤性病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27次浏览

关键词: #脓疱疮

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发病机制涉及皮肤屏障破坏、细菌定植与免疫反应失衡。主要诱因包括皮肤微小创伤、湿热环境、免疫功能低下、接触传染源及基础皮肤病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可破坏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连接,导致表皮松解;A组链球菌则通过M蛋白介导免疫逃逸。这两种病原体约占临床病例的90%,常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传播。

2、皮肤屏障受损:

蚊虫叮咬、擦伤或湿疹等造成的表皮完整性破坏,使细菌易于侵入角质层。儿童高发与其皮肤薄嫩、防御功能不完善相关,成人多见于职业性皮肤损伤或长期浸渍。

3、环境因素:

高温高湿环境促进细菌繁殖,夏季发病率显著升高。集体生活环境如幼儿园、军营等易发生聚集性病例,与密切接触和共用物品有关。

4、免疫功能异常:

糖尿病、HIV感染或免疫抑制剂使用患者更易发生重症脓疱疮。IgA缺乏者可能反复发作,因黏膜免疫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

5、基础皮肤病:

特应性皮炎、疥疮等瘙痒性皮肤病易继发脓疱疮,搔抓行为导致细菌接种。这类患者常表现为混合感染,皮损范围更广且愈合缓慢。

预防脓疱疮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损伤。儿童应定期修剪指甲,感染者需隔离至痂皮脱落。建议选择透气衣物,高温季节可使用温和抑菌洗剂。皮损处可冷敷缓解瘙痒,但避免覆盖密闭敷料。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A、C、锌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损扩散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特别警惕深部感染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