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急性肾衰竭的三护理措施分享

肾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68次浏览

关键词: #肾衰竭 #护理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主要有控制液体摄入、监测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饮食管理和心理支持。急性肾衰竭是肾脏功能突然丧失的严重病症,需要综合护理干预以促进肾功能恢复。

1、控制液体摄入

急性肾衰竭患者肾脏排泄功能受损,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尿量调整补液速度。每日体重波动不超过0.5公斤,避免肺水肿心力衰竭。静脉输液时应使用输液泵精确控制速度,尤其对少尿期患者需限制钠盐和钾盐输入。

2、监测电解质平衡

定期检测血钾、血钠、血钙等指标,高钾血症是急性肾衰竭最危险的并发症。当血钾超过5.5mmol/L时需采取降钾措施,如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胰岛素联合葡萄糖等。同时注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3、预防感染

患者免疫力低下,需加强口腔、会阴及导管护理。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尿管和深静脉导管。监测体温变化,出现感染征象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针对性使用抗生素,避免肾毒性药物。

4、饮食管理

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d,以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为主。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g,少尿期需控制水分和钾的摄入。多尿期注意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必要时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5、心理支持

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需解释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建立信任关系。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对于需要长期透析的患者,应提前进行适应性心理干预,帮助其接受治疗方式转变。

急性肾衰竭护理需根据病程分期调整策略,少尿期重点控制液体和电解质,多尿期注意营养补充,恢复期指导逐步康复训练。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建议患者出院后继续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肾毒性药物,按时复诊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对于遗留慢性肾脏病的患者,需制定长期随访管理计划。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