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积食的缓解方法

小儿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171次浏览

关键词: #儿童 #缓解

儿童积食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适量运动、药物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积食通常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饮食结构单一、病后体虚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单次进食量,选择易消化的米粥、烂面条等半流质食物,避免油腻及生冷食物。可将新鲜山药去皮蒸熟后捣泥喂食,山药富含淀粉酶有助于消化。西蓝花焯水后切碎拌入米糊,其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两餐间可少量饮用山楂麦芽水,但需过滤残渣避免呛咳。

2、腹部按摩

家长需在儿童餐后1小时进行顺时针腹部抚触,以肚脐为中心画圈按摩5-10分钟,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配合捏脊疗法,用拇指与食指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提捏皮肤,每日3-5遍。按摩前家长应修剪指甲并搓热双手,室温保持26-28℃避免受凉。

3、适量运动

餐后30分钟引导儿童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每日累计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可设计游戏化运动如模仿动物爬行,通过体位变化促进胃肠蠕动。避免立即平卧或剧烈跑跳,学步期幼儿可扶站练习蹲起动作。

4、药物干预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消食颗粒,其含山楂、麦芽等成分适用于乳食停滞。婴儿素散剂能改善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含白扁豆、鸡内金等药材。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伴随的排便异常。

5、中医调理

采用穴位贴敷疗法,将莱菔子、枳实等药材研末后用醋调敷中脘穴。三伏天可进行小儿推拿,重点按揉足三里、脾俞等健脾穴位。长期积食者可咨询中医师配制茯苓、白术等组成的健脾粉剂冲服。

日常需建立规律进食时间表,控制零食摄入,培养细嚼慢咽习惯。家长应观察儿童排便情况及舌苔变化,若持续出现拒食、呕吐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病后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食量,可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营养制剂。注意餐具清洁消毒,避免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感染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