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的抗凝方法有哪些

关键词: #血液
关键词: #血液
血液透析的抗凝方法主要有普通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抗凝、无肝素抗凝、枸橼酸钠局部抗凝、阿加曲班抗凝等。
普通肝素抗凝是血液透析中最常用的抗凝方法,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防止体外循环中血栓形成。普通肝素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适用于大多数无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过程中需监测活化凝血时间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避免过量导致出血风险。对于存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的患者禁用。
低分子肝素抗凝通过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发挥抗凝作用,出血风险较普通肝素低,生物利用度高且半衰期长,通常单次给药即可维持整个透析过程。低分子肝素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适用于门诊透析患者。但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对肝素过敏者禁用。
无肝素抗凝适用于存在活动性出血或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主要通过提高血流速度、定期生理盐水冲洗管路来实现。这种方法需要密切监测管路和透析器有无凝血迹象,必要时提前结束透析。无肝素抗凝可能导致透析效率降低和血液丢失增加,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枸橼酸钠局部抗凝通过螯合血液中的钙离子阻断凝血级联反应,仅在体外循环中起抗凝作用,对体内凝血功能影响小。这种方法需要持续输注枸橼酸钠和补充钙剂,适用于中重度出血风险患者。需密切监测离子钙水平和酸碱平衡,防止低钙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
阿加曲班抗凝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不依赖抗凝血酶III发挥作用,适用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阿加曲班经肝脏代谢,肾功能不全时不需调整剂量,但肝功能异常者需减量。该药物半衰期短,需持续输注,停药后抗凝作用迅速消失,出血风险相对可控。
血液透析患者在选择抗凝方法时应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透析期间需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或血栓表现,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碰撞受伤。日常饮食宜适量补充优质蛋白,控制水分和高钾食物摄入,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