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骨与增生的骨质有什么区别

籽骨与增生的骨质在解剖结构、形成机制和功能上存在本质区别。籽骨是正常存在于肌腱或韧带内的骨性结构,常见于膝关节髌骨、足部第一跖趾关节等处;骨质增生则是骨骼边缘异常生长的骨性突起,多由关节退变、慢性劳损或炎症刺激引发。
籽骨具有固定解剖位置,人体约有40个恒定籽骨,髌骨是最大籽骨,其余多分布于手足部肌腱转折处。骨质增生可发生于任何承重关节或应力集中部位,如颈椎椎体边缘、跟骨结节、膝关节边缘等,位置不固定。
籽骨具有完整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腔结构,表面覆盖透明软骨,通过籽骨韧带与主骨连接。增生骨质多呈唇样或刺状突起,缺乏规范骨小梁排列,常与主骨直接融合,显微镜下可见软骨内骨化征象。
籽骨属于胚胎发育中形成的种子化骨,青春期后骨化完成,具有分散应力、改变肌力方向的功能。骨质增生是机械应力刺激下软骨细胞异常分化所致,与骨关节炎、肌腱止点炎等病理过程相关。
X线检查中籽骨呈边缘光滑的卵圆形高密度影,周围可见透亮间隙。骨质增生表现为不规则骨赘形成,典型者呈鸟嘴样改变,CT三维重建可见骨赘与主骨连续性骨皮质。
籽骨除非发生骨折或籽骨炎,通常无临床症状。骨质增生可能压迫神经血管或刺激周围软组织,引发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跟骨骨刺可导致行走时足跟剧痛。
日常需注意避免关节过度负荷,体重超标者应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压力。出现关节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时,建议及时进行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由骨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药物镇痛或手术切除治疗。适量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