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区别

室性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区别在于起源部位、心电图特征及危险程度。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室,心电图表现为宽大畸形的QRS波;室上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房或房室结,心电图表现为窄QRS波。前者风险较高,可能引发室颤等严重并发症,后者通常预后较好。
室性心律失常多由心肌缺血、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发作时可能出现晕厥、胸痛甚至猝死。典型心电图显示QRS波宽度超过120毫秒,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治疗需紧急干预,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注射液、胺碘酮片等,严重时需电复律或植入心脏除颤器。长期管理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诱因如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室上性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包括房性早搏、房颤、房扑等,多与心脏结构异常、甲亢或自主神经紊乱相关。症状以心悸、气短为主,心电图显示规则或不规则的窄QRS波,P波形态异常。治疗可选用普罗帕酮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部分患者需射频消融术。日常需限制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
若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建议及时完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类型。两类心律失常均需避免熬夜、过量饮酒,定期监测心率变化,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