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冻疮

中医治疗冻疮主要通过内服中药、外用药物、针灸、艾灸及饮食调理等方式综合干预。冻疮多因寒邪侵袭、气血凝滞所致,常见于手足耳鼻等末梢部位,表现为红肿、瘙痒、疼痛甚至溃烂。
中医辨证施治常用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等方剂温经散寒。血虚寒凝型可选用当归、川芎、桂枝等药材;阳虚寒盛型可加附子、干姜等温阳药物。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组方,避免自行用药。
红肿期可用红花油、冻疮膏局部涂抹促进血液循环;溃烂时可用生肌玉红膏外敷。生姜切片烘热擦拭患处或辣椒酊外涂可改善微循环,但皮肤破损时禁用刺激性药物。
选取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针灸,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温通经脉。隔姜灸患处可直接散寒化瘀,每日1次,7天为疗程。糖尿病患者慎用灸法。
冬季宜食用羊肉、桂圆、韭菜等温补食物,避免生冷饮食。当归生姜羊肉汤可养血温经,每周食用2-3次。适量饮用红花泡酒有助于活血通络。
注意手足保暖,穿戴宽松棉质衣物。每日用40℃左右温水交替浸泡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高温烫伤。适度运动增强耐寒能力,戒烟以防血管收缩加重症状。
冻疮患者需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搔抓导致感染。冬季外出应佩戴手套耳罩,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反复发作或溃疡经久不愈者,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日常可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等导引功法改善末梢循环,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