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BO溶血

ABO溶血是指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血的情况下。该疾病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胆红素脑病。
当母体为O型血时,体内天然存在抗A或抗B抗体。若胎儿遗传父亲A型或B型血型,母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破坏。这种免疫反应通常在妊娠中晚期开始,但严重溶血多见于分娩后。
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皮肤黏膜黄染可迅速蔓延至躯干及四肢。部分患儿伴有苍白、肝脾肿大等贫血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高。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嗜睡、肌张力减低等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
除临床表现外,需进行母婴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溶血程度,血红蛋白动态监测可判断贫血进展。需注意与Rh溶血病、G6PD缺乏症等其它新生儿溶血性疾病鉴别。
光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通过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分解。严重贫血患儿需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极重症病例可能需换血治疗。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抗体介导的红细胞破坏。药物治疗包括苯巴比妥片促进肝酶活性,茵栀黄口服液辅助退黄。
对高危孕妇应加强产前抗体效价监测。新生儿出生后需密切观察黄疸出现时间及进展,保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家长应注意患儿精神状态、喂养情况等变化,避免使用可能加重溶血的药物如维生素K3注射液。
ABO溶血患儿经规范治疗后多数预后良好,但需定期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发育。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无需特殊饮食限制。日常护理中应注意避免感染,按计划完成疫苗接种,出现黄疸反复或精神反应差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