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牙为什么不能漱口

拔完牙后24小时内不能漱口,主要是为了避免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或感染。拔牙后创口会形成血凝块保护伤口,漱口可能冲走血凝块或刺激创面。
拔牙后创面会通过凝血机制形成血凝块,这是人体自然的止血和愈合过程。血凝块能封闭血管断端,防止持续出血,同时为后续组织修复提供支架。过早漱口产生的液体冲击可能使血凝块松动脱落,暴露出血点和骨面,导致继发出血或剧烈疼痛。血凝块脱落后形成的干槽症可能延迟愈合,增加感染风险。拔牙后唾液分泌增加属于正常现象,吞咽动作不会影响创面,刻意漱口反而可能干扰愈合。
极少数情况下,若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服用抗凝药物,血凝块形成可能延迟,此时更需避免漱口刺激。某些复杂拔牙创面较大时,医生可能建议延长禁止漱口时间至48小时。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创面感染风险较高,需严格遵守术后禁漱口要求。
拔牙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漱口水。术后应避免吸烟、饮酒、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洁时可改用棉签擦拭牙齿。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异味分泌物,需及时复诊。恢复期间宜选择温凉软食,用健侧咀嚼,避免触碰创面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