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手足口要注意些什么

关键词: #手足口
关键词: #手足口
手足口病患儿需注意隔离防护、皮肤黏膜护理、饮食调整、症状监测及并发症预防。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疱疹或溃疡,部分伴发热,多数可自愈,但需警惕重症表现。
发病后应居家隔离7-10天,避免接触其他儿童。患儿用品如餐具、玩具需单独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或煮沸处理。家长接触患儿后需用肥皂洗手,防止交叉感染。隔离期间避免去幼儿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
口腔溃疡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手足疱疹避免抓挠,破溃处可涂抹炉甘石洗剂。臀部皮疹需保持干燥,便后温水清洗。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摩擦刺激。
给予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酸奶,避免酸性、辛辣食物刺激溃疡。少量多次饮水,必要时用吸管辅助。食欲差时可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保证能量摄入。
每日测量体温,发热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观察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肢体抖动需警惕脑炎。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可能提示肺水肿或心肌炎,均为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
重症手足口病可能与EV71型病毒有关,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风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心肌损伤。保持环境通风,湿度50%-60%有助于呼吸道不适缓解。接触者可用金银花露等中药代茶饮预防。
患儿康复后仍可能排毒2-4周,需持续做好手卫生。日常注意营养均衡,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增强黏膜抵抗力。恢复期出现脱甲现象属正常,无须特殊处理。若出现咳嗽加重、肢体无力等迟发症状,需及时复诊评估神经系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