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小儿贫血病因有哪些

缺铁性小儿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丢失过多、先天储备不足等原因引起。缺铁性小儿贫血是儿童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表现为皮肤苍白、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及时干预。
婴幼儿辅食添加过晚或含铁食物补充不足是常见原因。母乳铁含量较低,6月龄后未及时添加强化铁米粉、红肉泥等辅食易导致缺铁。儿童长期偏食、挑食,拒绝食用动物肝脏、瘦肉、深绿色蔬菜等富铁食物也会引发贫血。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曲线,按医嘱补充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
慢性腹泻、乳糜泻等胃肠疾病会影响铁吸收。牛奶蛋白过敏导致肠黏膜损伤时,可伴随血便和吸收不良。长期过量饮用牛奶会抑制铁吸收,建议1岁以上儿童每日饮奶量不超过500毫升。合并寄生虫感染如钩虫病时,需先进行驱虫治疗再补铁,常用药物为葡萄糖酸亚铁糖浆配合阿苯达唑颗粒。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追赶性生长需要更多铁元素。青春期女孩月经初潮后铁丢失增加,男孩快速生长期对铁需求升高。双胞胎、多胞胎婴儿因母体铁储备分配不足更易贫血。这类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充富马酸亚铁颗粒,并定期检测血红蛋白水平。
反复鼻出血、肠道息肉出血、女性青少年月经过多均可导致铁丢失。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会引起慢性溶血。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可能出现隐匿性消化道出血,需通过便潜血试验筛查。急性失血后应及时静脉补充蔗糖铁注射液,同时治疗原发病。
孕母妊娠期缺铁或贫血会导致胎儿铁储备减少。妊娠糖尿病、胎盘功能不全影响铁转运至胎儿。双胎妊娠时铁需求翻倍但供给不足。这类婴儿出生后需提早补充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并优先保证母乳喂养,必要时添加铁强化配方奶粉。
预防缺铁性小儿贫血需从孕期开始加强孕妇营养,婴儿期按时添加富铁辅食,儿童期保持均衡饮食。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优于植物性铁源,建议每周摄入2-3次动物肝脏或血制品。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餐后可适量食用柑橘类水果。避免在补铁期间同时饮用茶或咖啡,补铁治疗需持续3-6个月直至铁蛋白恢复正常。定期进行血常规监测,出现心率增快、异食癖等严重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