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分为几种类型

子宫脱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包括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以及子宫完全脱垂。子宫脱垂通常由盆底肌肉松弛、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下腹坠胀感、排尿困难、性交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训练或手术治疗。
阴道前壁膨出是子宫脱垂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膀胱和尿道向阴道前壁突出。这种情况可能与多次阴道分娩、长期便秘或慢性咳嗽导致腹压增高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或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轻度膨出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严重时需考虑阴道前壁修补术。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盆底康复仪辅助治疗,或开具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调理。
阴道后壁膨出涉及直肠向阴道后壁突出,常见于产伤或年龄相关的盆底组织退化。典型症状包括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感及性交不适。长期用力排便可能加重病情。初期可通过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配合提肛运动缓解。严重病例需行阴道后壁修补术,术后可能使用麻仁润肠丸预防便秘,避免复发。
子宫完全脱垂属于最严重类型,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或盆底肌重度松弛者。常伴有宫颈溃疡、行走摩擦出血及感染风险。需立即就医进行曼氏手术或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后可能配合八珍颗粒促进恢复。日常避免提重物,使用子宫托需严格消毒,防止阴道黏膜损伤。
子宫脱垂患者应保持规律排便避免用力,控制慢性咳嗽等腹压增高因素,每日坚持盆底肌收缩训练。超重者需减重减轻盆腔压力,绝经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改善组织弹性。建议每半年复查盆底功能,出现异常出血或疼痛加剧时须及时就诊。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促进结缔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