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注意什么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需注意避免揉眼、规范用药、定期复查、保持眼部卫生及防范外伤。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常见致病菌包括镰刀菌、曲霉菌等,可能因植物外伤、隐形眼镜污染或免疫力低下诱发。
揉眼可能加重角膜损伤并扩散感染。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表面已存在溃疡或上皮缺损,机械摩擦会导致真菌菌丝更深侵入角膜基质。建议通过冷敷缓解瘙痒,若需清洁眼周,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
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真菌滴眼液,如那他霉素滴眼液、伏立康唑滴眼液等。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周期较长,擅自停药易导致复发或耐药。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结膜充血加重、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每周需通过裂隙灯检查评估角膜浸润范围、溃疡深度及前房反应。病情稳定后仍需每月随访1次,持续3个月以上。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可动态监测真菌菌丝活性,调整治疗方案。
每日用煮沸晾凉的温水清洁睑缘,避免使用隐形眼镜或眼部化妆品。居住环境需控制湿度在50%以下,定期更换枕巾并避免接触腐败植物。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减少真菌滋生条件。
农作时佩戴防护眼镜,避免角膜被稻谷、树枝等划伤。已有角膜损伤者应禁止游泳或接触污水。若需户外活动,可选择宽檐帽减少灰尘入眼风险。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促进角膜修复,如胡萝卜、鸡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眼部充血。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防止汗液流入眼睛。若出现眼痛突然加剧、视力骤降或眼睑肿胀,须立即就医排查角膜穿孔或眼内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