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切除后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脾脏切除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感染、血栓形成、血小板增多、消化功能紊乱、术后出血等。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和储血器官,切除后可能因功能缺失引发多种问题,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脾脏是产生抗体的重要器官,切除后机体对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荚膜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引发败血症或脑膜炎等严重感染。患者术后需定期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预防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脾脏切除后血小板数量可能反应性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在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等部位形成血栓。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术后早期建议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期卧床。
术后1-2周血小板可升至400-1000×10⁹/L,持续数周至数月。轻度增多通常无须处理,但超过1000×10⁹/L时需干预以防血栓。医生可能建议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采用血小板单采术,同时需监测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出血倾向。
脾脏参与胃肠血液循环调节,切除后部分患者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或腹泻。可能与门静脉血流改变、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油腻食物,必要时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功能。
脾床血管结扎不彻底或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腹腔内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48小时。表现为腹痛加剧、心率增快、血红蛋白下降。需紧急完善CT检查,严重时需手术止血。术前纠正凝血功能、术后密切监测引流液可降低风险。
脾脏切除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促进伤口愈合,避免生冷食物以防胃肠刺激。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撞击,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腹部超声。出现持续发热、腹痛、皮下瘀斑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旅行前需咨询医生是否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