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做支架的副作用有哪些

心肌梗塞患者植入支架后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出血风险增加、血管损伤、药物副作用等不良反应。支架手术是治疗心肌梗塞的有效手段,但需警惕潜在并发症。
支架内再狭窄是术后常见问题,多发生在术后3-12个月。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可能导致管腔再度狭窄,表现为胸痛复发。药物涂层支架可降低发生率,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因素可能加重狭窄进程。支架内血栓形成属于急症,可突发剧烈胸痛伴心电图改变。急性期多与抗血小板治疗不足相关,亚急性期可能与支架贴壁不良有关。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关键,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是基础方案。
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表现为黑便或呕血。高龄患者、既往溃疡病史者风险更高,必要时需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血管穿刺部位可能出现血肿或假性动脉瘤,与操作技术或压迫不当相关。桡动脉路径可降低出血风险,术后需严格制动。部分患者对支架材料过敏,可能出现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时需更换支架类型。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肌痛或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肌酸激酶和转氨酶。
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每日钠盐不超过5克。可适当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戒烟限酒,避免被动吸烟。根据心功能情况循序渐进运动,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出现胸闷气短加重、牙龈异常出血等情况需及时就诊。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家属应学会识别心绞痛发作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