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房颤是怎么回事

心脏手术后房颤可能与手术创伤、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炎症反应、心房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复律、电复律、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心脏手术过程中对心房的直接机械刺激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开胸手术、体外循环等操作可能引发局部组织水肿,干扰心脏传导系统。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术后24-72小时,通常伴随心悸、胸闷等症状。临床常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进行药物复律,同时监测心电图变化。
术后禁食、利尿剂使用等因素易造成血钾、血镁水平降低。低钾血症会使心肌细胞膜电位不稳定,增加异位起搏点兴奋性。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治疗需静脉补充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并定期检测电解质水平。
手术应激反应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β受体敏感性增高。这种状态会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促进房颤发生。部分患者伴有血压波动、出汗等表现。可选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室率,必要时联合镇静治疗。
手术创伤激活全身炎症反应,释放的炎性介质可能影响心房电生理特性。C反应蛋白升高与术后房颤发生存在相关性。患者可有低热、疲倦等全身症状。除心律失常治疗外,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原有心房扩大、纤维化等病变在术后更易诱发房颤。这类患者术前多存在慢性心脏疾病史。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房内径增大。治疗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并考虑射频消融等根治性措施。
心脏手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监测脉搏节律变化。术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出现心慌气促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