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与痛风的关系与区别

关键词: #痛风
关键词: #痛风
风湿和痛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风湿主要指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痛风是由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晶体性关节炎。两者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都可能累及关节并引起疼痛。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体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关节组织。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风湿的发病机制更复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因子;痛风则直接与高尿酸血症相关。
风湿性关节炎常见对称性小关节肿痛,晨僵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可能伴随疲劳、低热等全身症状。痛风急性发作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剧烈呈撕裂样,发作突然且多在夜间,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症状缓解后可能完全消失。风湿进展缓慢,痛风发作具有间歇性。
风湿主要累及手指、腕部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分布,后期可能导致关节畸形。痛风好发于下肢单侧关节,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也可累及踝、膝等大关节,痛风石可沉积在耳廓等部位。风湿的关节损害为持续性,痛风在间歇期关节可能恢复正常。
风湿需结合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等免疫指标,影像学可见关节侵蚀。痛风诊断依靠血尿酸检测,关节液中找到尿酸钠结晶是金标准,超声可发现双轨征等特征性改变。两种疾病都需要排除其他关节炎可能,但实验室检查侧重点不同。
风湿以控制免疫反应为主,常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也可能使用。痛风急性期用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消炎止痛,缓解期需苯溴马隆片、非布司他片等降尿酸。风湿需长期用药控制病情,痛风通过降尿酸治疗可减少发作。
无论是风湿还是痛风患者,都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风湿患者应保证营养均衡,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适度进行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但急性发作期应休息。定期复查相关指标,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出现关节肿痛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