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如何护理

产后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保持清洁、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护理。产后发热可能与产褥感染、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伤口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有关。
产后发热时可采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酒精中毒。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额头或腋下,单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体温超过38.5℃时可重复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注意监测体温变化。
需保证每日2000-2500毫升温水摄入,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粥类、面条为主,避免高脂肪食物。哺乳期可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忌食辛辣刺激或生冷食物,以免加重发热症状。
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2-3次,顺产产妇需及时更换产褥垫。剖宫产患者要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渗液需立即处理。哺乳前后需用温水清洁乳头,避免细菌经乳腺导管入侵。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床单被套每2-3天更换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
记录发热的体温曲线,注意是否伴随寒战、头痛、乳房胀痛等症状。检查恶露颜色、气味及排出量,异常恶露可能提示宫腔感染。观察手术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泌尿道感染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意识模糊、剧烈腹痛等需立即就医。
体温持续超过38.5℃达24小时,或伴有寒战、脓性恶露时需就诊。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感染。乳腺炎患者可配合蒲公英颗粒等中成药。严重产褥感染需住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必要时行超声检查排除宫腔残留。
产后需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居室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50%-60%为宜。哺乳期发热期间可暂时存储母乳,待体温正常24小时后再恢复亲喂。出院后1周内需复查血常规及炎症指标,42天产后检查时需重点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反复低热、乏力等不适要及时到产科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