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挛缩需要做什么检查

关节挛缩通常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关节镜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关节挛缩可能与创伤、炎症、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医生会观察关节活动范围,检查肌肉力量、皮肤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压痛或畸形。通过被动活动关节评估挛缩程度,初步判断病因是肌肉、肌腱还是关节囊问题。体格检查是诊断的基础步骤,能为后续检查提供方向。
X线可显示关节骨质结构异常或既往骨折痕迹,超声能动态评估软组织粘连情况,磁共振成像对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明确关节囊挛缩或肌腱缩短的具体位置。影像学检查能直观呈现关节结构改变。
血常规可排查感染性关节炎,C反应蛋白和血沉指标提示炎症活动度,类风湿因子检测有助于鉴别自身免疫性疾病。针对代谢性疾病可能需检测血尿酸或钙磷代谢指标。实验室检查主要辅助判断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挛缩。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试可鉴别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肌张力异常,如脑瘫后遗症或周围神经病变。该检查能明确神经源性挛缩的病变部位,对制定康复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对于复杂病例或准备手术治疗者,关节镜可直接观察关节腔内粘连、软骨损伤等情况,同时能进行活检或松解手术。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
确诊后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创伤性挛缩可能需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炎症性病变要控制原发病,严重结构异常者或需手术松解。康复期应保持关节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营养方面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促进组织修复。定期复查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