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和熟地的区别是什么

生地和熟地是同一中药材的不同炮制品,主要区别在于炮制工艺和功效。生地是未经炮制的鲜地黄干燥品,熟地是生地经蒸晒或酒炖后的加工品,两者在性味、功效和应用上存在明显差异。
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采挖后直接晒干或烘干而成,保留苦寒之性。熟地需将生地加黄酒拌匀后反复蒸晒至内外乌黑发亮,或经酒炖至酒吸尽,炮制后药性转温。
生地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以清热凉血见长。熟地性微温味甘,专入肝肾经,侧重滋阴补血。两者虽同源但寒温性质相反,适用体质截然不同。
生地主治热入营血导致的斑疹、吐血衄血,能养阴生津治消渴。熟地擅治肝肾阴虚的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可填精益髓改善血虚萎黄。现代研究显示生地含梓醇等活性成分具抗炎作用,熟地多糖成分则促进造血功能。
生地适用于实热证患者,但脾胃虚寒者慎用。熟地宜于虚寒体质,但痰湿内盛者忌服。临床使用生地多配伍知母、玄参,熟地常与山茱萸、山药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生地断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质地较硬。熟地表面乌黑油润,质地柔软黏腻,断面呈漆黑色。贮藏时生地需防霉变,熟地应防泛油变质。
使用地黄类药材需辨证施治,热证初期宜选生地,久病阴亏当用熟地。日常调理可遵医嘱将熟地用于药膳,如熟地炖乌鸡,但不宜长期过量服用。出现口黏腻、食欲减退等不适时应停用,湿热体质者建议配伍健脾化湿药材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