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肝脓肿是什么

阿米巴肝脓肿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肝脏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属于肠外阿米巴病的常见类型。
病原体为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阿米巴包裹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在结肠脱囊形成滋养体后,可穿透肠黏膜经门静脉系统侵入肝脏。部分患者既往有阿米巴痢疾病史,但约半数感染者无明显肠道症状。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钝痛,可向右肩部放射,伴发热、盗汗、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查体可见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出现肝肿大。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贫血等消耗性表现。约10%患者合并胸膜或肺部受累。
超声检查可见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占位,CT显示边缘不规则的液化病灶。血清学检测阿米巴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脓肿穿刺液呈巧克力样外观,镜检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需与细菌性肝脓肿、肝癌液化等疾病鉴别。
首选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片、替硝唑胶囊、奥硝唑分散片等,可有效杀灭组织内滋养体。严重病例需联用二氯尼特糠酸酯或巴龙霉素片等肠腔型阿米巴药物。药物治疗需持续2-3周,脓肿直径超过5厘米者需穿刺引流。
可能发生脓肿破溃导致膈下感染、脓胸或腹膜炎。预防重点在于改善卫生条件,避免饮用生水,生食蔬菜水果需彻底清洗。疫区旅行者应注意饮食卫生,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患者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超声直至病灶完全吸收。接触者无需隔离,但家庭成员出现腹泻症状需同步检测。治愈后仍可能复发,需随访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