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卫生要注意哪些

关键词: #产褥期
关键词: #产褥期
产褥期卫生需重点关注会阴清洁、恶露管理、乳房护理、伤口消毒及环境通风。主要有会阴清洗、及时更换卫生用品、正确哺乳姿势、手术切口消毒、室内空气流通等措施。
产后每日用温水从前向后清洗会阴部2-3次,排便后需立即冲洗。自然分娩后出现会阴撕裂或侧切时,可使用0.05%聚维酮碘溶液稀释后擦洗。清洗后保持干燥,避免使用卫生巾长时间闷捂。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需及时就医处理。
产后前3天恶露呈鲜红色,需每2-3小时更换产褥垫。7天后转为淡红色浆液恶露,可使用夜用卫生巾。异常恶露表现为持续鲜红色出血超过2周、恶露异味或伴有发热,可能提示宫腔感染或胎盘残留,需进行超声检查和血常规检测。
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拭乳头,避免使用肥皂清洁。哺乳时采用摇篮式或橄榄球式姿势,确保婴儿完全含住乳晕。出现乳头皲裂可涂抹羊毛脂软膏,乳腺炎初期可冷敷缓解胀痛。乳汁淤积时可用吸奶器辅助排空,体温超过38.5℃需暂停哺乳。
剖宫产切口每日用碘伏棉签由内向外消毒,术后7天可拆除敷料。会阴侧切伤口排便后需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伤口出现渗液、裂开或剧烈疼痛时,可能发生线结排斥反应或感染,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抗感染治疗。
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维持室温22-26℃。产妇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床单被套每周消毒洗涤。避免直接吹风导致受凉,空调出风口需避开母婴休息区域。探视人员接触婴儿前应规范洗手。
产褥期需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避免提重物或长时间弯腰。产后42天需进行妇科检查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发热、大出血或伤口化脓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禁止自行服用抗生素或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