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需要注意什么

关键词: #产褥期
关键词: #产褥期
产褥期需要注意伤口护理、饮食营养、个人卫生、情绪管理和适度活动。产褥期是产妇身体恢复的关键阶段,需重点关注恶露排出、会阴伤口愈合、乳腺通畅等问题,同时预防产褥感染和血栓形成。
自然分娩产妇需保持会阴伤口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冲洗后擦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剖宫产产妇应观察腹部切口有无红肿渗液,遵医嘱定期换药。两类伤口均需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压迫,穿着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若出现伤口疼痛加剧、发热或异常分泌物,需及时就医。
产后初期宜进食易消化的粥类、汤品,逐步过渡到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哺乳期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多饮水促进乳汁分泌。避免生冷、辛辣及高油脂食物,忌烟酒和浓茶咖啡。贫血产妇可适量补充铁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恶露排出期间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如厕后从前向后清洁会阴。产后6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淋浴水温不宜过高。哺乳前后清洁乳头,预防乳腺炎。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受凉。衣物床单需勤换洗,选择阳光暴晒或高温消毒。
产后激素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50%-80%产妇会出现短暂产后忧郁。家属应多陪伴沟通,帮助分担育儿压力。若持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落、失眠或焦虑,需警惕产后抑郁症,及时寻求心理干预。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缓解压力,避免过度自我苛责。
顺产6小时后可床上翻身,24小时后逐步下床活动;剖宫产需遵医嘱延迟活动。初期以床边站立、短距离行走为主,2周后开始凯格尔运动。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6周内不做仰卧起坐等腹压运动。久卧时需活动下肢预防静脉血栓,出现腿肿疼痛立即就医。
产褥期需保证每日7-9小时分段睡眠,与婴儿作息同步。居室温度保持在22-26℃为宜,湿度50%-60%。每周监测体重变化,产后6周进行系统复查。哺乳期继续服用孕期维生素,避免自行用药。出现发热超过38℃、大出血或严重头痛呕吐等需急诊处理。建立规律哺乳节奏,每日预留2-3小时自我护理时间,必要时寻求专业月嫂或哺乳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