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怎么检查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可通过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部X线、心导管检查、基因检测等方式确诊。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喂养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心脏彩超是无创检查的首选方式,能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超声波成像可发现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常见畸形,检查过程中婴儿需保持安静,必要时需使用镇静剂。心脏彩超对卵圆孔未闭、法洛四联症等复杂畸形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心电图可检测心脏电活动异常,辅助判断心律失常和心肌肥厚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出现右心室肥厚、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特征性改变,但对结构畸形的诊断价值有限。检查时需在婴儿四肢和胸部粘贴电极片,可能引起短暂哭闹。
胸部X线能观察心脏轮廓增大和肺血管纹理变化。典型表现包括靴形心影、肺血增多或减少等特征,可初步判断肺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等畸形。检查时需对婴儿进行体位固定,应做好生殖腺等部位的防护措施。
心导管检查是诊断复杂畸形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测量心腔压力和血氧饱和度。适用于准备手术的患儿,可明确肺动脉闭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疾病的解剖细节。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在全麻下进行,存在血管损伤和心律失常风险。
基因检测适用于合并其他畸形的患儿,可筛查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通过采集外周血或羊水细胞,能发现TBX5、NKX2-5等基因突变,对评估疾病遗传概率有重要意义。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后,家长应定期带婴儿复查心脏功能,避免剧烈哭闹和呛奶。哺乳时采取半卧位,控制单次喂养量。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后需长期随访心脏发育情况。日常注意观察婴儿口唇颜色、呼吸频率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