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挫伤可以适当运动吗

骨挫伤患者在没有出现剧烈疼痛或活动受限时,通常可以适当运动。如果存在明显肿胀、关节不稳定或医生明确禁止活动的情况,则不建议运动。骨挫伤多由外力撞击或扭伤导致,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
骨挫伤早期软组织肿胀较轻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活动。例如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运动时应佩戴护具保护受伤部位,单次活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运动后冰敷15分钟。若运动后出现疼痛加重或夜间静息痛,需立即停止并复查。
当骨挫伤伴随韧带损伤或关节积液时,运动可能加重炎症反应。此时需严格制动2-4周,通过支具固定保护受损骨骼。过早负重活动可能导致骨髓水肿持续,甚至发展为应力性骨折。恢复期需定期复查磁共振,待骨髓信号恢复正常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骨挫伤康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质和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睡眠时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若6周后仍存在活动障碍,需考虑进行康复理疗或冲击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