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脂肪肝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酒精摄入过量、代谢异常、药物或化学物质损伤等原因引起。脂肪肝通常表现为肝区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戒酒、控制体重、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部分脂肪肝与遗传代谢缺陷有关,如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会导致肝脏脂肪代谢异常。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伴随皮肤黄色瘤等症状。建议定期检测肝功能,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
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多余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典型表现为腹部肥胖和血脂异常。需减少油炸食品和精制糖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如燕麦、西蓝花、深海鱼类等,配合有氧运动帮助脂肪消耗。
酒精性脂肪肝是因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肝细胞所致,每日饮酒超过40克酒精持续5年以上风险显著增加。患者常有肝区隐痛、手掌红斑等表现。戒酒是关键治疗措施,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改善肝细胞炎症。
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会导致游离脂肪酸向肝脏过度输送,约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这类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血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同时监测肝功能变化。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药物,或接触四氯化碳等化学毒物可能诱发脂肪肝。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须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谷胱甘肽片、硫普罗宁肠溶片等解毒剂,并加强肝功能监测频率。
脂肪肝患者需建立低糖低脂的饮食结构,每日烹调油控制在25克以内,优先选择清蒸、炖煮等烹饪方式。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合并代谢性疾病者应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和肝脏超声,早期发现纤维化迹象。若出现明显乏力、黄疸或腹水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