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炎怎么食疗

儿童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水分、食用易消化食物、增加益生菌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等方式进行食疗。儿童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儿童肠炎发作期间应减少固体食物摄入,改为少量多餐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将大米熬成稀粥,过滤米汤后少量多次喂食。随着症状缓解,逐渐过渡到软烂面条、蒸蛋羹等低纤维食物。恢复期可尝试苹果泥、香蕉等低渣水果,帮助补充钾离子。
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需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可选用标准配方的口服补液盐散,按说明书用温开水冲泡。若无补液盐,可自制糖盐水,每500毫升温开水中加入1.75克食盐和10克白糖。每次腹泻后补充50-100毫升液体,分次少量饮用。
选择低脂低纤维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推荐胡萝卜泥、土豆泥等根茎类蔬菜,其含有的果胶能吸附肠道毒素。去皮去籽的熟南瓜、冬瓜等瓜类蔬菜富含水分且容易消化。蛋白质来源优先选择嫩豆腐、鱼肉等低脂优质蛋白。
发酵乳制品如无糖酸奶含有活性乳酸菌,能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可选择添加双歧杆菌的婴幼儿配方酸奶,常温放置至适宜温度后食用。传统食物如米汤、面汤放凉后表面形成的膜层含有天然益生元,可适量保留食用。
急性期需禁食含乳糖的普通奶粉、高糖饮料及果汁。避免粗纤维蔬菜、坚果、全麦食品等难消化食物。油炸食品、辛辣调料、冷饮等会刺激肠黏膜加重炎症。恢复期添加新食物应从单一品种开始,每2-3天引入一种,观察耐受情况。
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和尿量,若出现持续发热、呕吐物带血、腹泻次数超过每日8次或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饮食应循序渐进,2周内避免高脂高糖饮食。日常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清洁,生熟食品分开处理,冰箱食物充分加热后食用。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有助于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