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西医叫什么

太阳病在中医范畴内主要指外感风寒表证,西医无直接对应病名,但可根据症状关联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太阳病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首发病证,典型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西医视角下,这类症状常见于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侵入鼻咽部黏膜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组织充血,表现为鼻塞流涕;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刺激出现发热;肌肉酸痛与病毒血症或炎性介质释放有关。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可能增高。
当太阳病发展为阳明病出现高热大汗时,西医可能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或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若出现少阳病的寒热往来症状,需考虑EB病毒感染或疟疾等疾病。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太阳病症状可能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早期表现重叠。
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日常需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发热期间选择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物理降温,但禁用酒精擦浴。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7-9小时睡眠以促进免疫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