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症状都有哪些呢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症状主要有皮肤瘙痒、疲劳、黄疸、右上腹不适、脂肪泻等。该病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早期症状可能较轻微,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加重。
皮肤瘙痒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可能与胆汁酸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有关。瘙痒通常从手掌和足底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夜间可能加重。患者可表现为皮肤抓痕、色素沉着等继发改变。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考来烯胺散、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结合紫外线光疗。
疲劳是该病特征性表现之一,约半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性乏力,程度与肝功能损害不直接相关。疲劳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胆汁酸代谢异常、睡眠障碍或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可进行贫血筛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
黄疸多出现在疾病中晚期,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提示肝内胆管破坏严重。伴随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胆汁排泄障碍表现。血清胆红素升高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时使用奥贝胆酸片等药物干预。
约30%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满感,可能与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有关。体检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边缘,超声检查常显示肝内胆管扩张。需注意与胆石症、胆囊炎鉴别,避免高脂饮食可减轻症状。
晚期患者因胆汁分泌不足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恶臭油腻便、体重下降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粪便脂肪定量检测阳性,可能伴随维生素D缺乏性骨病。需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及维生素AD胶丸,必要时使用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适量补充维生素D3滴剂和维生素K1注射液。避免饮酒及肝毒性药物,每3-6个月定期复查肝功能、自身抗体及肝脏弹性检测。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表现时需及时进行胃镜检查,骨质疏松患者建议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