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行性脑膜炎怎么检查

关键词: #脑膜炎
关键词: #脑膜炎
儿童流行性脑膜炎主要通过脑脊液检查、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等方式确诊。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骤且进展迅速,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是诊断金标准。典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脓性;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而葡萄糖含量降低。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可快速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类型。该检查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需去枕平卧6小时预防低颅压头痛。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超过15×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达90%以上,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显著升高。血培养阳性率约30-50%,可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以提高检出率。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脓毒症表现。
除脑脊液培养外,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DNA片段,敏感度超过90%。乳胶凝集试验可快速检测脑脊液中细菌抗原。近年发展的二代测序技术对疑难病例诊断具有优势,但成本较高且检测周期较长。
头颅CT或MRI可评估脑实质损伤程度,常见表现包括脑膜强化、脑水肿、脑室扩大等。对于出现意识障碍、局灶神经体征或疑似并发症的患儿,影像学检查能及时发现硬膜下积液、脑脓肿、脑梗死等病变。增强扫描对软脑膜炎症显示更清晰。
特征性体征包括颈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前囟饱满、激惹或嗜睡。皮肤瘀点瘀斑多见于病程早期,严重者可融合成片。需动态监测瞳孔变化、呼吸节律等生命体征,警惕脑疝形成。神经系统查体有助于定位病变范围。
家长发现儿童有高热头痛、喷射性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时,须立即送医。确诊后需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应预防性用药。恢复期注意营养支持,逐步进行认知功能训练。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行性脑膜炎最有效手段,我国现行免疫规划包含A群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