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发炎怎么办

糜烂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纠正不良习惯、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糜烂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急性期可短暂禁食,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西蓝花、南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黏膜修复。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进行根治治疗。胃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枸橼酸铋钾颗粒。
对于伴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需急诊胃镜下进行钛夹止血、电凝止血等处理。内镜治疗能直接观察病灶并精准止血,同时可取组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术后需禁食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严格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必要时更换为对胃肠刺激较小的替代药品。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焦虑、紧张等应激因素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治疗后需复查胃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完成抗生素疗程后复查呼气试验。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应每1-2年复查胃镜,警惕癌变风险。日常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糜烂性胃炎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可适当饮用温蜂蜜水缓解胃部不适,但避免空腹饮用。注意保暖腹部,避免受凉诱发症状。症状缓解后仍须坚持3-6个月的维持治疗,防止复发。若出现持续消瘦、贫血等报警症状,需及时排查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