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是什么意思

消化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764次浏览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

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是指因遗传因素导致小肠黏膜乳糖酶活性不足或缺失,无法有效分解乳糖引起的消化系统症状。乳糖不耐受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类,原发性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进食含乳糖食物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1、遗传因素

原发性乳糖不耐受与LCT基因变异相关,该基因调控乳糖酶的表达。多数患者在断奶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青春期后症状明显。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但临床主要依据症状和氢呼气试验。治疗需长期避免乳制品摄入,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或添加乳糖酶补充剂。

2、酶活性不足

小肠绒毛顶端乳糖酶分泌细胞功能缺陷,导致乳糖无法被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未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气,引发腹胀、肠鸣。乳糖耐量试验显示血糖升高不足,粪便还原糖检测呈阳性。建议分次少量摄入乳制品或选择酸奶等发酵产品。

3、典型症状

进食乳制品30分钟至2小时后出现水样腹泻、腹部绞痛,排气增多伴明显腹胀。症状严重程度与摄入量正相关,婴幼儿可能出现哭闹不安、体重增长缓慢。家长需观察记录饮食反应,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缓解症状。

4、诊断方法

氢呼气试验是金标准,口服乳糖后检测呼气中氢气浓度变化。粪便pH值检测呈酸性,便常规可见还原糖阳性。需与牛奶蛋白过敏、肠易激综合征鉴别,后者无乳糖酶缺乏客观证据。基因检测可发现LCT-13910C/T多态性,但临床普及度较低。

5、营养管理

严格限制鲜奶、冰淇淋等含乳糖食品,可选择硬奶酪、黄油等低乳糖制品。钙强化豆浆、杏仁奶可替代部分营养,必要时补充碳酸钙D3片。阅读食品标签注意乳清蛋白、乳糖等成分,外出就餐避免奶油浓汤、乳酪酱料。婴幼儿应使用无乳糖配方奶粉确保发育需求。

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患者需建立个性化饮食方案,定期监测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选择发酵乳制品时注意活菌含量,乳糖酶补充剂应在餐前服用。外出携带应急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症状持续加重需排除克罗恩病等继发因素。家长应教会儿童识别含乳糖食品,学校餐饮需特殊标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