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是什么病引起的

关键词: #黄疸
关键词: #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由胆道系统机械性阻塞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起的疾病,常见原因有胆总管结石、胆管肿瘤、胰头癌、胆管炎性狭窄、胆道蛔虫等。
胆总管结石是梗阻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结石阻塞胆管后会导致胆汁淤积。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治疗需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胶囊、茴三硫片等。
胆管癌或壶腹周围肿瘤生长可压迫或浸润胆管造成梗阻。典型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黄疸,可能伴有皮肤瘙痒、消瘦等症状。确诊后需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支架置入或化疗,可使用吉西他滨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抗肿瘤药物。
胰头部位肿瘤增大时会压迫胆总管下段引发梗阻性黄疸。早期症状隐匿,后期可能出现腹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无法手术者可选择胆肠吻合术或支架置入缓解症状,配合使用盐酸厄洛替尼片等靶向药物。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或反复胆道感染可能导致胆管纤维化狭窄。临床表现包括间歇性黄疸、乏力、肝区不适等。治疗需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改善引流,药物可选择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
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机械性梗阻,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典型症状为突发右上腹绞痛伴黄疸,可能合并胆管炎。治疗以驱虫和解除梗阻为主,常用阿苯达唑片驱虫,必要时行内镜取虫或手术。
梗阻性黄疸患者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胆汁淤积。适当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皮肤瘙痒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但需及时就医处理原发病因,避免延误导致肝功能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