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脓包疮治疗原则有哪些

小儿脓包疮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局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脓包疮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红斑、水疱或脓疱。
家长需每日用温水和温和肥皂清洗患儿皮损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清洗后轻轻拍干皮肤,避免摩擦导致水疱破裂。对于未破溃的脓疱,可用无菌针头在医生指导下刺破引流,随后涂抹抗菌药膏。清洁过程中需注意手部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药物外涂。对于较大范围的皮损,可选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混合感染。用药前需先清洁创面,每日涂抹2-3次,用药期间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若出现局部红肿加重需及时停药就医。
对于皮损广泛或伴有发热的患儿,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口服抗生素。严重感染时可使用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家长需严格按医嘱剂量和疗程给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腹泻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性皮损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局部肿胀明显时可短期冷敷缓解症状。治疗期间患儿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床单被褥需高温消毒。避免患儿抓挠皮损,必要时可修剪指甲或佩戴棉质手套。
患儿应单独使用毛巾、浴盆等个人物品,与家人衣物分开洗涤。托幼机构患儿需隔离至皮损结痂脱落。增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创面愈合。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刺激皮肤,定期复查至皮损完全消退。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皮损变化,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损扩散等情况应立即复诊。治疗期间保持居室通风,控制室温在24-26℃以减少出汗。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促进代谢。恢复后仍应注意皮肤保湿,避免使用碱性洗浴用品,预防疾病复发。